4月26日上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指导,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亚洲佛教文化节”暨“首届一带一路·中尼佛教文化艺术高峰论坛”系列文化活动,在尼泊尔佛陀诞生地蓝毗尼举行了开幕式。
尼泊尔奥利总理、尼泊尔文化旅游和民航部潘迪部长及尼方多位内阁部长到场参与,各位使节、宗教领袖、专家学者莅临此次大会。
此次系列文化活动开幕式在蓝毗尼国际冥想中心举行,主办方进行主旨发言,为丝路佛缘书画展开幕剪彩,同时举办了太子像捐赠仪式。
尼泊尔奥利总理在大会上致词:“作为佛陀诞生瞬间的首次艺术呈现,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今日揭幕的‘圣婴佛陀’雕塑,也彰显了第四届国际佛教节的非凡价值。我就任总理以来,坚持不懈推动建设可容纳三千人的大礼堂,使佛诞庆典得以在安全环境中举行。蓝毗尼作为佛陀诞生地与佛教文化发源地,亟需配套的禅修、弘法、研讨设施。为此,我们启动建设可容纳五千人的禅修中心。今日在此举办庆典,正是这一愿景的初步实现。”
“放眼当今的全球形势,佛陀倡导的非暴力、慈悲、共生的哲学更显珍贵。我们要秉承佛陀的教义,直面世间苦难根源,探寻究竟解脱之道。我们坚信,唯有国际社会的和平共识才是文明存续的基石。从非洲草原到欧陆古城,从美洲大陆到东方佛国,佛教智慧正焕发新的生机,这种超越时空的感召力,源自教义本身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佛陀以‘ 依法不依人’ 的教诲为我们指明的方向——真理的生命力在于其内在价值,而非某个个体的存续。”
“值此佛陀涅槃2568周年之际,我们将铭记佛教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将佛陀教义中‘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的智慧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指南,根植千年文明对话的精神纽带,致力于促进中尼友谊,以新的决心践行佛陀教导,为人类和平开辟道路。”
中华文化促进会 陈钢副主席在主旨大会上致词:“中尼两国山水相连,文明互鉴的历史可追溯至1600余年前。中国高僧法显与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互访译经,玄奘大师朝圣兰毗尼留下珍贵记载,元代工艺家阿尼哥主持修建妙应寺白塔……这些佳话不仅镌刻在历史长河中,更成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纽带。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中所言:‘ 中尼友好是跨越时空的佳话,是世代相传的财富。’ ”
“2019年,习近平主席历史性访尼,将两国关系提升为‘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4年,奥利总理访华,两国领导人达成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广泛共识。这些高层互信、互访,为中尼关系注入了强劲动力。”
“此次文化节与高峰论坛的举办,正是对两国领导人嘱托的深刻践行。我们期待通过学术研讨、艺术展览、文化展演等形式,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在中尼交流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1600余年来的互鉴历程。我们坚信,佛教文化的智慧与慈悲,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滋养。”
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无锡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宜兴市佛教协会秘书长、紫砂祖庭大潮山福源寺住持常清法师受邀参加了这次佛教文化艺术高峰论坛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向奥利总理及尼泊尔文化部部长、能源部部长及其他政要、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副主席、苏曼古鲁法师等及蒙古僧王、缅甸僧王、泰国、柬埔寨等地的高僧、蓝毗尼佛教大学的主要领导赠送了书画和紫砂作品,希望延续中尼历史文化记忆,见证中尼友好建交70周年。在这次活动中,有上座部佛教团体、大乘佛教团体、金刚乘佛教团体共同诵经祈福,常清法师被选为大乘佛教团体代表领众一起在开幕式上、佛陀出生地和佛陀成道地及佛陀舍利塔等地进行诵经祈福。
我们翘首以盼,衷心期许此次文化交流活动能如同一座搭建在两国艺术领域间的崭新桥梁,成为两国艺术家对话的全新起点。 在这一舞台上,两国艺术家能毫无保留地分享创作灵感与艺术见解,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我们坚信,这场交流必将为尼中友好情谊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让两国的友好关系在文化的滋养下,愈发枝繁叶茂,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